直销银行,互联网时代的业务操作新模式
以荷兰ING DIRECT模式为原型,结合我国互联网技术、金融市场现状和银行自身的发展特点,中国的银行在门店设置、线上线下渠道方式、产品设计和客户体验等多方面进行了差异化延伸,并最终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业务操作模式。
其中,直销银行模式就是最具创造性的业务操作新模式之一。它依托银行电子账户体系和独立的APP应用,通过将银行业务和服务进行互联网线上化,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理财、基金、黄金、保险和融资管理等产品。
直销银行突破了线下运营的限制——没有营业网点,也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能更好地回馈广大客户。为了践行互联网时代这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的号召,2015年1月26日,徽商银行正式推出了创新型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徽常有财。
徽常有财秉持了“便捷、安全、融合”的设计理念,在传统银行“存、贷、汇”业务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互联网贷款、互联网账户与支付、互联网资管及互联网财富管理四大业务板块,至此完成了互联网银行从0到1的转型。
正是凭借着这种与时俱进的业务创新,近日,徽常有财入围了“2019中国准独角兽企业100强”,并获得了“2019互联网金融准独角兽品牌”奖。获奖的背后必然源自社会和行业对于企业的肯定,但是作为局外人,我们不禁想一窥究竟,徽常有财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而这又能带给行业怎样的启示呢?
“徽常有财”的四步走
作为拉开城商行布局互联网金融大幕的金融服务平台,从2015年至今,徽常有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而这也是其完成互联网银行从0到1转型的过程。
第一阶段:零售银行2.0,“徽常有财”APP的上线拉开了传统零售银行进行直销银行化改造的序幕。
直销银行解决的是传统银行门店多、效率低及成本高的问题,它的产品设计简单,操作上的简便性和安全性也为客户带来了比传统银行更高的利率价格竞争力。所以伴随着“聚宝盆”“有财金”等多款财富类产品的相继上线,徽常有财在金融上给客户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服务。
而相较于直销银行作为传统银行的一种业务模式,互联网银行虽然对流量和场景的依赖度相对较高,但它可以带来的产品和便捷体验更为全面和充分,数字化属性更为突出。
第二阶段:互联网银行1.0,打造场景银行、开放银行的发展模式。
2017年,徽常有财“账户+”产品体系正式上线,它为大中院校、大型物业、电商平台、财富管理平台、在线人资报销平台、交通旅游行业等场景提供了底层账户服务、资金存管、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网络信贷等综合金融产品,并因此形成了在账户服务基础上的多种行业互联网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上线“好基汇”“天机智投”“一元”等新财富类产品后,徽常有财的账户数突破了1000万户,资产交易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别。至此,徽常有财开始逐渐探索互联网资管业务模式,并初步形成了直销银行体系内的闭环业务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外包+云部署”IT模式的建设,一种场景和开放的银行发展模式正式形成。
无可置疑的是,银行的功能在这种模式下确实得到了多方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用户就会使用相应的服务。因此,如何做出差异化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量化互联网获客,已经成了行业的难题。面对这些困难和瓶颈,徽常有财意识到:直销银行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业务不能仅仅侧重零售,还需要聚焦融合,打造新竞争力。
第三阶段:互联网银行2.0,聚焦融合四大业务板块,形成合力,并成功打造了资产生成——资金投放的闭环把控能力。
首先,徽常有财聚焦零售、小微目标客群和互联网化行业金融,培养了互联网贷款、互联网资管、互联网账户与支付、互联网财富管理四大业务板块的基础能力。
其次,依托互联网贷款,徽常有财通过“账户+贷款”的模式发展了互联网账户与支付;采取投资、撮合、流转等形式进行表外经营,获得了低资本消耗类收入的互联网资管模式;利用资管优势,创新了资产向产品流转的自产自销的互联网财富管理模式。
正是凭借着业务间的相互融合和科技能力输出,2018年8月,徽常有财顺利通过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的银行业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测评,进入了网贷资金存管银行“白名单”,并通过打造资产生成——资金投放的闭环把控能力,使其业务范围覆盖了供应链金融及零售金融。
截止2019年五月,徽常有财客户已经突破1600万,年底预计实现创利6亿元。今年初,徽常有财又成立了事业部,致力于探索更加独立的运营机制、明晰的市场定位以及灵活的业务模式。
至此,徽常有财开始迈进第四阶段——互联网银行3.0,对轻资产、平台化银行模式的打造。
银行转型下的技术积累
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例如数字银行、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开放银行、智慧银行等。综合来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次次规模、服务上的提升,更是致力于打造互联网银行新模式的一次次成功试验。
而究其本质,转型的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应用落地。
未来,随着更加丰富的产品种类的出现,更加贴合客户需求的服务的升级,银行业还将迎来更具潜力的新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