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东、滴滴出行、人人车、知乎等纷纷在进行人员调整。京东将会对10%的副总裁及以上高管进行优化,滴滴出行裁员2000人,知乎裁员占员工总数的20%,美团点餐部门被裁撤50%。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企业的资本寒冬。我认为,下这个结论为时尚早,因为也有各种迹象表明,业务上的春天不远了。
互联网企业新陈代谢,正变得常态化。有一个特点,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与传统企业裁员不同,许多互联网企业一边裁,一边进。
例如,京东宣布对10%的副总裁及以上高管进行优化后不到一周,就宣布在2019年将新增岗位1.5万人,其中京东物流将在今年新增1万名员工。也就是说,京东通过裁员,大大增加了人员。
腾讯也类似,裁的主要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裁。主要是腾讯一两千个总监级干部里,30岁以下的不到10人。马化腾表示有部分高管的存在阻碍了部分年轻人上位,影响公司的创造力和活力。腾讯要向产业互联网转,不属这个范围的都要并、转,而属于这个范围的会增、提。
当然不排除有些互联网企业确实遇到了寒冬,但总的来看,春天的气息更显著,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一浪高过一浪,势头要比2000年寒冬时猛得多。在这种大背景下,不仅员工,一些不适应的公司,也可能成为新陈代谢的对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有些人老爱问,一拨新技术来到,造成的失业多,还是就业多。如果以一个周期为全程看,其实就业既不多,也不少。只是旧的业务中的失业者,成了新的业务中的就业者。同样,倒闭的企业多,还是新增的企业多?一轮周期下来,不是旧的企业复活了,而是新的企业替代了旧的。企业总数往往还是差不多。一件事两面看,你要想生气,就看陈的一面;你要想高兴,就看新的一面。而新陈代谢往往是事情的真相。
同业务春天形成反差的,是管理的冬天。裁员不代表业务出了问题,却暴露了管理问题。
与传统企业略有不同,互联网企业往往用换人,替代转型。如今互联网企业做大了,管理跟不上,也渐渐生出大企业病,对官僚主义束手无策。没有办法,就来简单的,换人了事。换人,有的以新业务为标准,有的干脆以年龄为准。好在这方面不存在什么机制障碍。
但深层问题还是需要面对。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例,都存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需要用换人这种激进方式解决。但造成能上不能下问题的根源,在于组织结构存在僵化的潜在危险。这是靠换人本身无法解决的。
我比较了这么多企业,发现只有一个企业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海尔。海尔不是互联网企业,但管理却是典型的互联网式管理——去中心、自下而上,碎片化、扁平化;而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反而没有一个做到用互联网方式管理。还是按丰田、索尼那一套——中心化,自上而下,集中化,科层制。
所以单看管理,互联网企业才是传统企业,而“传统企业”海尔反而是互联网企业。有一次,电视台对话节目采访张瑞敏,主持人从头到尾都把这一点理解反了。我看不过去,说,不是海尔要学我们互联网企业的模式,而是我们互联网企业的模式没海尔先进。
最近,人类在治疗官僚主义(大企业病)上,有了突出进展。海尔收购美国管理明星、患上大企业病的通用家电(GEA)后,将业绩从1%提升至11%,引起了美国管理界的轰动。《哈佛商业评论》将海尔模式,树为人类第一个反对官僚主义的成功模式。而我们互联网界对此浑然不知,像活在上个世纪。
不能人在互联网之内,心在互联网之外。互联网是一个春天的行业,但它的一半身子(管理那一半),还在冬天之中,还停留在过去。只有互联网管理跟上互联网时代,春天才会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