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几家头部云计算服务商都进行了内部调整。
腾讯的调整最大。在第三次组织架构大调整中,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将之前腾讯云、智慧零售、腾讯地图等2B业务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腾讯产业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一向在2C领域占领优势的腾讯要着力发展云计算等2B业务,加码产业互联网。
在腾讯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在2018年11月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逍遥子)表示,阿里过去几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机器智能的计算平台、算法能力、数据库、基础技术架构平台、调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将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向全社会开放。“我们坚信,未来每一项业务都将由云驱动。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一个新的数字时代建造这一云基础设施,并以此支撑所有业务。云计算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接受CNBC专访时张勇说。
阿里和腾讯的架构调整升级目的都是一样的,通过云计算等业务将自己在2C领域积累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延伸到2B领域。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发展的路径是由内向外,借助自身消费者业务上云积累的经验,向外开放输出云计算服务。2018年,阿里云在支撑自家淘宝、天猫奋战双十一的同时,也为中国邮政、茅台等企业提供服务,为支付、物流等行业提供支持。
一直贴着电信设备供应商标签的华为也在重点发力云计算。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18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华为云是华为公司全面向云转型的重要底座,对于华为云BU,不仅仅对外面向所有客户提供公有云服务,更要支撑华为整个公司向云转型。”这意味着,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以及华为集团内部的IT系统都依赖华为云提供支撑。
和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发展轨迹不同,在2B领域一直有政企客户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在对外输出服务的同时,也在推进自身的转型。2018年,时任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的杨杰在中国电信半年度年会上提出“云改”概念。所谓云改,就是以云计算、云业务为核心推动转型。目前中国电信正在通过“网络上云”、“IT系统上云”、 “业务上云”等措施,积极推动“云改”。
无论是内部计算能力向外输出,还是通过云计算更好地驱动自身转型,都是为了适应云时代的到来。以2015年为节点,云计算的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全球企业非云IT的投入在缩减,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在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把握企业上云的需求升级趋势,加快创新产品,增强网络优势,提升运营能力,使得企业级市场迅速壮大。如今,天翼云成为了继阿里云之后,又一收入规模达到百亿级的云服务商。同时,云计算也不仅仅是创业公司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也开始计划上云。
2017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这是国家首次提出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目标。这份计划里指出,“十二五”末期,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已达1500亿元。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4300亿。国家首次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前期的跑马圈地,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云计算已经进入深耕期。
内生需求驱动转型
云计算服务商的自我调整是内生需求驱动的。阿里云出生就承担着帮助阿里从商业公司向技术公司转型的使命,而现在,阿里云则是阿里商业和技术能力落地的重要抓手。腾讯云也不例外,微信搭台,腾讯云唱戏,目前,腾讯云和微信小程序团队合作推出了“小程序·云开发”解决方案,让小程序开发者可以快速上线产品。
中国电信的智能云改也是内生需求驱动。一直以来,IT系统是三大运营商发展的核心支撑,其每年在IT资源上的投入是近百亿的规模,内部IT私有云的建设是刚需。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起支撑业务发展的IT系统,也是运营商云化的关键,运营商内部上云,能大大提高内部的效率,同时能节省IT运营成本。内部云改和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同等重要。至此,中国电信集团内部的IT系统开始往云上迁移。
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陈忠岳曾对外表示,网络云化是实现网络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运营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物质基础。要真正实现业务基础、业务智能,还必须IT上云,提升运营智慧化水平。对未来数字化运营商的最重要的一个定义标准,就是有没有在内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业务交付平台上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软件化。过去几年,中国电信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实现了全集团的集约上云,通过这一系列的变革,取得了网络云化的阶段性成果,把B域、O域和M域打通,真正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平台的开放、管理的优化。这一切最关键的都是为了实现业务上云,拓展业务生态化空间。最早,运营商实际上是通信技术公司,而现在,运营商可能成为云技术服务提供商,实现包括CT、IT和DT在内的DICT的新的服务模式。
“中国电信已经率先实现了核心IT系统的互联网化改造,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全面实现IT系统去IOE化、尤其是使用自研的IaaS+PaaS云产品承载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天翼云总经理胡志强曾对外表示。在此之前,中国电信采用的也是IOE的传统架构,IBM的主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但这种模式导致的问题就是成本居高不下,业务难以扩展,支撑乏力。随着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到了5G时代,传统架构面对海量接入和海量流量的涌入难以为继。为了适应内部系统架构,天翼云决定自主研发一套核心系统。在彻底换掉了之前的架构后,首先将Oracle数据库换成开源数据库,“这个东西以往是不敢动的,数据一丢,其他东西也就都丢了,但是我们能做到,数据肯定不丢,我们有很多种手段来保障,而且成本更低。服务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都没有问题,量级越大越好。同时我们针对电信这种10亿级以上的用户量专门做了优化,性能特别好。”天翼云广州IT研发中心负责人黄景平博士解释说。其次,中国电信天翼云将主机全部换成了普通的PC机,存储用普通的硬盘,成本大大下降。在之前,一套CRM计费系统的开发周期至少是一年,而现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建成一套完整的计费系统,实现了降本提效。
对于中国电信核心计费系统的上云,黄景平博士说道,“不光是中国电信,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核心系统是不敢动的,中国电信这次做成了,就像以前支付宝换掉Oracle,银行换掉记账系统一样。”对中国电信来说,经过持续的实践和试验,IT上云在技术上已基本完备,技术条件也已趋于成熟,能够应对各类企业的需求。
适配云时代
IT上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是说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路径。中小企业通过获取公有云服务绕开花费一笔钱购买服务器等IT设备,可以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而大型政企却不同,更倾向选择混合云。我国企业有自己特有的云部署习惯,我国政府有自己的监管政策:所有中国的数据必须留在中国,所有技术服务都要由中国公司提供。混合云,更符合大型政企的需求。“可能有六到七成的政企用户会选择混合云作为第一部署的方式。”天翼云方面推测。
黄景平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一些大型企业处于对安全的考虑,会选择混合云。针对异构的问题,我们要保证数据服务的能力,会分门别类做好区隔,通过很好的同步机制,实时同步的技术,来保证数据的一致,还有能力的分工,还有服务的路由,我们都可以给他做很好的规划,哪些会在他需要的域里面实现,只要是在时延能保证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很好的服务。”这背后,都是中国电信技术优势的体现。
相对小型创业公司,中国电信天翼云作为国家队的一员,能更懂政府、金融等关键行业企业客户的服务需求,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电信来说,对政企客户的渗透要强于中小企业。中国电信本身已经做了很多年政企客户的服务,据悉,中国电信每年3000多亿的收入中将近一半是来自于这些大客户。
2018年,中国电信天翼云和华为、浪潮一起中标了中央国家机关2018年云计算服务产品,其中天翼云是唯一一家6个城市资源池中标企业,中标结果适用于天翼云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呼和浩特、贵阳等6大城市资源池。此次中标结果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政府和事业单位,150万以内的采购可以直接签订合同,且中标范围仅限通过网信办安全审查的资源池。作为政务云的领导品牌,300多个地市的政务云都是由中国电信参与建设的。拿下这一招标,一方面佐证了中国电信云计算在政务市场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也预示将会在政务市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较增速放缓的消费互联网,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无论是增长空间还是增长速度,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成熟,落地产品增多,产业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会进一步释放出来。这对天翼云等参与者来说,是机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