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扭曲理性之谜——互联网弦论系列谈之九

2018-11-29 eNet&Ciweek

互联网弦论指向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将“温度”(张瑞敏所长)与“关系”(马化腾所长),整合进“商务”(马云所长)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抽象出来,上升为理论,在于找到一种解析质(异质=温度+关系)的方法,将社交背后的逻辑,运用于体验,从而达到高附加值效果。

此前人们对互联网的思维都是“理科男”式思维,是同质性(理性)的。马云虽是文科,但其商务理念仍是非常理性的思维。理性过头,就难以达到苹果手机那种网红式狂欢的商业效果。文理结合,理性与情感交融,这是扭转互联网战略形势,从整体上从杀价转向提价的需要。可以让互联网升温到人性的自我实现高度,从而共赢天下。

我的独特发现是,存在一种规律,质在按一定的数学规律“扭曲”量。家里有个鱼缸,从夹角看去,同一条鱼会在两面出现两个影像。原来,光出现了折射。同样,爱因斯坦发现,由于光在引力作用下发生了弯曲,我们看太阳背后的遥远星球,它的实际位置,与我们“看”到的相比,受太阳干扰,存在一个固定尺度的扭曲、偏离。

这个发现告诉我们一个马云与马化腾都不知道的秘密:商业也会受情感作用,而发生扭曲,其中规律与光的弯曲规律,一模一样。如果抓住其中规律构建平台模型,华尔街的估值会增加一倍(达到一万亿美元)。这两天腾讯在WE大会上请来许多天体物理学家,谈的都是这个规律。估计没有什么人能听懂。

上回,我从“保角映射”角度讲到,所谓的扭曲,实际是从低维看高维形成的特有错觉,如果我们还原到高维来看,那个扭曲的曲线,一定意义上仍是一条“直线”(正常的曲线)。我们下面从闵可夫斯基方程角度,再讲一遍这种扭曲的规律,这是最后一次。

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是爱因斯坦的数学老师。他老骂爱因斯坦是一条“懒狗”。在他看来,爱因斯坦数学不好,又不用功,考试还不复习,靠抄同学笔记蒙混过关。闵可夫斯基由于没教好爱因斯坦的数学,导致他考试成绩差,后来又找不到好工作,在一份闲差中整天无所事事,所以才发现了相对论。发现相对论后,由于爱因斯坦数学较弱,很长时期不会用黎曼数学来描述相对论。闵可夫斯基看不过去了,你不行,我来。于是就有了这里讲的闵可夫斯基方程。

闵可夫斯基方程是笛卡尔代数与黎曼几何的混合体,它用简单的勾股定理就说明了他学生的相对论。方法是,设欧几里德的长、宽、高三维,压缩为一维(也就是理科男心目中“数量”这一概念),作为横轴;将时间单列为一维,作为竖轴。如此一来,作为相对论基础的四维空间,就被简化为时、空二维平面。如下图所示。

奇平-1_副本.jpg

这个平面上,理科男心目中的世界,相当于(B)中的1,代表时间是确定的(钟表时间),不会收缩也不会放大。而在文科女眼中,时间则相当于(B)中的2,是可以根据心情收放自如的。后现代派画家达利把这种观念表现为流淌的钟表。这也是爱因斯坦的时间概念。时间是相对的,等心上人时,时间格外长;与心上人待在一起时,时间又格外短。

加上相对论的时间概念后,世界变得“扭曲”了,扭曲成了“世界线”(world line)。闵可夫斯基敏锐地看出,时间(竖轴)、空间(横轴)与光线(世界线斜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光速的本质就是(B)中的2,则光速就是勾股定理中,由时、空两个边长的平方构成的斜边的平方!我这个表述虽然形象,但不严格。应该说,闵可夫斯基方程表述的是,时间是负的空间,表征时间的参数总是光速的乘数。时间尺度的张量可视为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尺子收缩,则时间增加;尺子扩大时,时间减少。由此计算,一秒的时间就相当于30万千米的空间。

对经济学有感觉的人,看到这个图,马上就会联想:其中原理,不正好符合张伯仑的双需求曲线吗?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经济学中的牛顿力学)看来,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相当于横过来的1),质的变化、心情好坏,不会实质性地影响这条线的量。但张伯仑用第二条需求曲线,画出了倾斜的需求曲线。其倾斜程度,正好就是质的变化程度(差异化程度、多样化程度,如不确定性的程度)。

经过闵可夫斯基的解读,我们发现了这种倾斜(或“扭曲”)的本质是什么。它表明,同质化的世界,不断受到异质性的“干扰”,而偏离理性最优。而这种偏离,就像心情,从个案和局部来看是不确定的,但从整体和全局看,却有个铁一样的规律:异质性越强,扭曲越大;异质性越弱,扭曲越小。

在经济学中,这是指帕累托最优与不同均衡的关系,在同质(理科男或冷血)的世界中,供求均衡在MC(边际成本)这一点上,代表的是阿里巴巴冰冷的价格战计算;而在异质的(有温度的)世界中,供求均衡在AC(平均成本)这一点上,代表的是品牌化、专利化、生态化、体验化的经济。冰冷的世界中,越加入温度,均衡越从MC向AC偏离、“扭曲”;越减少温度,均衡越从AC向MC回归、“坍塌”。这与光速的原理,一模一样。

从理论,回到实战。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阿里学不到腾讯的真经,腾讯也学不到阿里的真经,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双方的平台中,都不具备这里“斜边”的完整机理与机制。如果有哪个小孩,参透了其中机理,在商业计划书中,完整刻画出整个系统的平台与增值互补结构机理,并把它实践出来,BAT时代就会正式宣告终结。

其实以上都是外围的知识。弦论要更深一步解开整个系统的结构,把本来只有天才才能写出的商业计划书,用中等智力就可以写出来。

无论是上述张伯仑原理、闵可夫斯基方程,还是以前谈的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等等,所有都涉及的数量“扭曲”,如果换成高维数学或物理学,一切都简明化了。因为其中有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的简单规律存在。老师教会了规律,就不需要天才(无师自通)了。

弦论的进展表现在,将相对论发展到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把“扭曲”现象,沿着波粒二象性的波的方向,还原到边(实质是质性)的多维化中。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扭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正常的体系,它本身是多维的。这就好比,相对于物理学,专门研究情感的文学本身,也是自成一体的。不能认为文学是对物理的“扭曲”。相反,文学家会认为,物理才是在“扭曲”人的正常情感(变得冷血)呢。现代研究正趋向于打通文理界限,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最后打通物与心之间的界限。

打通了这种界限之后,我们可能会产生思维的突破。比如,人有情感(有温度),物没有情感(冷冰冰的)。但一想到茫茫宇宙,既然会产生人这种有温度、有情感的微观存在,可领悟到,情感不是外在于宏观宇宙的。物理世界会不会在宏观上也有非心理形态的高潮现象呢?比如,一旦遇到它,强如恒星的巨大物质存在,非理性地被吸得无影无踪,好象黑洞一样?这样一想,天理与人欲,就通了。王阳明称这种状态为万物一体之仁。随后我们将进入这样的世界,看看有什么硬货、干货的惊人发现。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