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弦与膜——互联网弦论系列谈之三

2018-09-07 eNet&Ciweek

《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网络经济与理论物理学有一个对应关系:0膜,对应数量;1膜(弦)对应品种;2膜(二维平面的弦)对应的就是图。如果这是成立的,意味着网络经济中的许多规律,可以借鉴发展成熟的理论物理学推论出来,而减少黑暗中的摸索。下面来解释一下。

上述发现不是一种玄学,对应的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阿里会做电子商务,但不会做社交;腾讯会做社交,但不会做电子商务。谁能发现其中门道,就可以把握下一代互联网走向。而基础理论的突破,就好比科学指导技术一样,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马云不会做社交,这只是一个现象,背后是阿里系的经济学遇到了天花板。具体来说,是“因小而美”这个核心判断,遇到了理论危机。《网络经济》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超越电子商务世界冠军的思维天花板,进一步洞察电子商务的奥妙。

洞察奥妙,不代表就可以比马云更好做生意(因为还涉及实际操作),就好比知道了万有引力规律,也不一定可以提高苹果产量一样。但是,可以把对实践经验的理解与把握,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相反,理论危机迟迟不解决,就会漫延为实践危机。如最近《电子商务法》二稿面临的立法危机,涉及“小”到底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的问题。

我多年思考的结果是,阿里经济学家(如曾呜)倡导的范围经济,是高维现象,而阿里目前只有低维解,这是阿里在社交方面落后于腾讯的总的认识根源。在实战方面,阿里系电子商务存在系统的弱点,已为张瑞敏正确且精准指出。人要超越自我很难,阿里已经没有希望超越自我了,因为他太成功。但中国电子商务还需要不断超越,因此我们需要提前为下一代进行理论准备。

《网络经济》不想在战斗、战术层面去总结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宁可把问题提炼出来,上升到抽象层面来思考。事先声明一下,我认识到的阿里“局限”,有很大可能只是我自以为是判断的结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上次我记得谈到,理论物理学与理论经济学,把实践中的疑难抽象出来后,指向的终极思考点,在同一个方向上。都在于如何从牛顿式的粒(原子)本质,转向波(关系)的本质。这也是网络的终极问题。电子商务成败,表面上是各家阴谋诡计的比拼(近如拼多多之种种,我都开始懒得评论)。但放在长期与全局看,胜出者都是对网络本身悟得更深的那一方。

现在网络经济的问题,与天文物理遇到的,是同一类问题。即,点(粒子)与边(波)的关系问题。总方向都是在摆脱以牛顿为代表的机械原子论思维,在边(波)这个方向上,深化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但仅仅把问题思考到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水平,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现实。需要进一步突破思维天花板。理论物理学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弦论,同样还是在思考波的问题,但已经发展为玻尔思想的升级版。升级体现在,把波,从一维,升级为二维,乃至更高的维度。在写作《网络经济》之前,我无法理解物理学家为什么要在十一维空间思考问题,现在开始慢慢感同身受了。

升维有升维的好处,多出的维度,具有两重性,一是它是看世界的新的角度,这个角度是独立的,不能被合并在原有的维度视角中。例如,马云认识到因小而美,他只是从大小角度来认识小,而没有从多样性(创新、个性化)角度来认识小。大小与好不好,在这里就是两个独立维度。二是把新旧转化为二维与一维,就从对错判断,变成了通则与特例的判断。我上次已经举宗庆后与董明珠的例子说明过这一点。

马云当年提出因小而美,现在看,直觉上是对的。但也只是直觉。如果变成理性思维,就需要跟上一个认识:电子商务不是一维的(大小),而至少是二维的(大小+美不美)。如果把小与美当作同一个维度,就会出理论与实践的悖论。例如,网商只有进商城才“美”,规模做不大就不美,就要跑到大街上,找阿里闹事。如果找不到其中的逻辑头绪,事情就会演变成,小的只有假冒伪劣,与阿里玩猫捉老鼠游戏,才“美”,实际上异化为以丑为美。至此,马云实际已经破产了(指因小而美在理论上破产)。尽管依我个人政策倾向,小即使不美,也有存在价值(在这一点上,与有些商业竞争者在立法中落井下石追杀阿里,完全不同),但事实上,冤枉的是,因小而美的初心,并没有错。

这就带来一个由实践引出的理论问题,美不美,是指什么;与小不小,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在专家之间,也争论不休。我认为实际是阿里的理论跟不上马云的直觉,出现了思维盲区。

因小而美要想成立,需要将小与美,当作两个独立维度,从一维问题,变为二维问题,升维思考。

我先摆出正面观点。《网络经济》将数量-价格二维,升级为品种-数量-价格三维。因小而美原来的思考维度是数量,现在升维成数量-品种。多出了一个维度,代表异质性和差异化。

显然,小不小,只涉及数量。而美不美,还要涉及利润。零利润为不美,而正利润为美。理论经济学现有知识告诉我们,零利润的均衡,以同质化为前提假设;而正利润要想均衡,前提就是以差异化为本。这种差异化,不光是应用层面的,必须是平台和体系的。阿里在这里掉了链子。

阿里经济学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想用完全竞争均衡达到垄断竞争均衡的结果,从而自相矛盾。在实践中表现为,阿里的体系,只是把无差异竞争加以体系化,而没有把差异化竞争,当作平台的系统属性。阿里平台上,不乏差异化、个性化的个案,但由于体系支持不足,因此只是用,而不是体。不成气候。这就是阿里作为世界冠军,留给下一代的最大短板。

阿里有无可能由自己出面克服自己这个局限呢?经过这么多年观察,情况越来越不乐观。阿里即使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但可能只是沿着惯性僵化为某种类型(如以打价格战见长的)的电子商务老大。

其中原因,与阿里不会做社交,具有内在的理论关联。原来,差异化不光是品种多品种少的问题,还与网络的更高一维本质有关。在《网络经济》中,我将品种进一步分解为“点+边”二维,称为“网络”(这本来就是网络的定义)。从“品种-数量-价格”升级为“品种(点-边)-数量-价格”四维再一看,阿里巴巴基因中到底缺什么,在数学上一下就看出来了:与腾讯相比,马云的体系架构中,系统地缺失“边”这种结构。“边”在实战中,对应的就是微信中的朋友关系。张瑞敏是第一个发现马云这一重大缺陷的大家。张瑞敏认为电子商务没有温度(他把马云的电子商务当作电子商务的全部了)。温度,在这里就是指可以通过差异化导致正利润(“美”)的情感关系。情感关系与理性关系对网络经济来说,区别就在于,前者均衡于正利润,后者只是均衡于零利润。

对照理论物理学,引起马云困惑的原问题,其实正是全人类理论物理学家思考近百年的核心问题,霍金等人已提出了严密的猜想,并为天文学观测所不断证实。现代弦论的思考方法,要比马云的玄学,要合理得多。

首先,把波(对应社会科学中的人际关系)理解为粒(原子)的通则。在弦论中,称粒为0膜,对应经济学中的“数量”。0膜的意思是说,关系(人际关系异质性)是一条线,这是通则,它的特例是线的长线为零,这构成了点(原子论个人)的定义。其次,把波理解为1膜,称为弦。对应经济学中的品种,代表的是异质性。1膜的意思是,关系是一维的,它是点的推广。相当于上回说的,宗庆后、董明珠要想“正确”,除非世界是同质的。这些都不是关键,物理学最伟大的发现在于膜,膜又称2膜,是指二维平面的弦,对应的就是图(又称网络)。如果把关系理解为二维的,同一维的关系比,一下就映出了马云思维的盲区所在:边,可能是不等长的。而在传统思维的缺省设置下,关系只有理性的、没有温度的、零利润的公共关系。关系只有在特例中,即在阿里巴巴这个特例中,才是等长的(没有“温度”的)。

由此,可以直接推导出,下一代电子商务超越马云的关键,在于创新模式,内在地让关系的生熟对利润产生敏感,从而产生像黑洞那样的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将利润强力吸附进去。哪个小孩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像武王伐纣那样,攻克旧世界的朝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