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第十六”的路由原理

2017-11-28 eNet&Ciweek

路由原理在于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秘密:市场、企业属于一种规律(他组织),网络属于另一种规律(自组织)。自组织的秘密在OSPF(最短路径优先),这对路由器与《论语》来说,是严丝合缝相扣的。西方思维是原子论,《论语》是关系论。欧美脑洞中的盲区在于:这里的关系(仁)与互联网关系(路由)都是邻接(最短路径)关系。按这一发现,网络企业、网络市场这些说法是不通的。相当于按他律在搞自律,把邻接搞成了疏离,导致手段与目的相悖。反倒是读读《论语》,怎么实现互联网转型,能更得要领。

季氏第十六共14段。主要在讲为政、为人的关系相对论。一般解读论语,都重在仁的“内容”本身,路由原理系列却重在仁的“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的是以此比较出前现代(农业)、后现代(网络)与现代(工业)在“方式”上的根本不同点来。

1、为政的关系相对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中略)    

孔子谈天下之道,不是泛泛而议,而是就季氏攻打颛臾这件具体的事有感而发。他提出远处的国与近邻的家,通达之道是一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用现在的话来说,不担心落后的生产,而担心发展不平衡(但没提“不充分”),不担心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满足而担心不能过上美好生活。这分明是在说社会经济基本矛盾。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再次出现了远近的概念,这几乎成为孔子说话的一个固定套路。以工业化思维来说,远近于事物本质是无所谓的,但这却是没有达到工业化时的思维与超越工业化思维的要点所在。如果懂得路由器的原理(抽象出来是数学图论原理),会发现这种类型思维的理论在初始理论上对应邻接矩阵。孔子在这里指出,替代战争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正确方法,不是去攻打远方,而是让“远人”变近(“来”),让近人(“来之”)变安。“安”(即亚里士多德说的“美好生活”)的条件是“均无贫”,“和无寡”。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让自己身边的人(境内之民)过好日子,由近及远吸引远方的人来移民(古代中国相当于实行申根协议,移民不需签证,哪日子好,民就往哪移动)。对照现实,如果一国美女都想嫁老外,说明在“安”(美好生活)上,存在由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带来的进一步问题。更深层次想问题,发展还不光是指经济发展,而在人的发展。所以要把美好生活切实落在民本之上,否则最后就会像中东那样,整天陷入战乱。

有意思的是,孔子认为政治演进,一旦违背“不忘初心”之道(在当时指礼乐背后的仁),在时间上也会遵循由近及远,越来越不“安”(因此而“微”,即式微)的规律。这是最高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问题。所以,维稳,只是末;“天下有道(按:而安),则庶人不议”,才是本(仅把VPN屏蔽了,是不管用的)。

2、为人的关系相对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中略)

农业方式与网络方式谈关系,与工业方式谈关系,完全相反之处在于,要随关系的远近(由邻接矩阵决定的边的分布式结构)决定相对关系。启蒙运动、工业化、世界大战、金融危机等等当作同一件事情理解,根上就是以社会化为名,实则以“生”(远,如信用,指高缔约交易费用)杀“熟”(近,如信任,指零摩擦)。以生杀熟,是路由器与《论语》中的头号大忌,因为它是自组织、自协调的灭绝师太。信息革命之所以横扫传统现代化如卷席一般,就是抓住了先进生产力的灵魂(OSPF),实现了从祛魅到返魅的伟大历史转变,使自组织、自协调这件事在世界范围由不可能变为可能。中国近20年的成功,只不过是这一内在潜流的外在表象。

孔子这里再次表现出路由器(互联网发动机)原理隐含的独有智慧,把得失损益这样的决定美好生活的基准,建立在友(邻接矩阵)这种关系框架下。由“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表达的是,美好生活(“乐”)不取决于抽象疏离的普世价值,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决定于这种和善关系能否由近及远,变为全局的路由之道(命运共同体规则)。腾讯成功在哪里?其实就赢在“友”字上。如果社会有基因组的话,“友”就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基因密码。有朋自远方来(比如从一路一带上来),不亦乐乎;有敌自远方来(甚至由远及近变成独狼),不亦炸乎。搞互联网搞不成功的,全是背离此道者。

对比从地中海发起的文艺复兴一直到美洲大陆发起的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是从西方中心论中解放思想的开始。

3、为事的关系相对论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孔子的思维不难理解(无非仁义道德),难理解的是他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只要深入发现农业生产方式与信息生产方式之间的隔代遗传(否定之否定)关系,映射到思维方式(从农业思维方式到互联网思维方式)上,就会赫然开窍。在这里,孔子谈什么,并不重要,读懂的窍门是发现他谈什么,都三句话不离老本行,都在于找一个具体参照点(或具体时间、空间之事,或具体的人,在这里是齐景公、伯鱼、夫人),将普遍之理,加以爱因斯坦式的相对化处理(情境化解释)。此谓路由原理。我们要学的是这种方式,而不在于他提起话题的由头。读通了OSPF这一点,互联网中那些介于路由器与《论语》两个极端之间的商业、政务、交通、医疗、游戏等等不同于工业化的特殊规律,就一通百通了。

奇平-1.jpg10:35:06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