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容产业
表面上看,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作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所以主导的内容产业就是视听传媒业。这些产业是经济价值的生产者,无论是通过票房收入、转播权等的产值的直接增长,还是以不同的方式出售媒体产品获得收益。现在互联网产业入侵内容产业也主要从文化产业和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产业即数字娱乐产业入手。但是,内容产业还有其更深层的东西,有待进一步开发。这种开发的过程,会带来巨变。所有巨变的事情,都将是令人兴奋的。
内容产业靠新一代粉丝经济来带动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都开始懂得享受生活,消费观念也开始改变。大家开始愿意花几十块去电影院看个电影,花几百块去剧院看个戏。小朋友们的业余生活也更加丰富,不像以前我们只看看电视打打游戏,很多小朋友在电影院看了动画还要买周边。这些内容产业的“用户”就是整个社会,而这些用户最终有一些会变成粉丝。电影的粉丝、歌手或演员的粉丝、作者的粉丝。而这就带来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显而易见的比赛门票收入、媒体转播权利金、广告收入,与运动明星代言的商品之外,还有许多直接与间接的影视衍生品,让许多厂商得以在其中赢取商机,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者们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粉丝经济”让营销行为变得不明显,让用户的消费行为变得更主动。
互联网+电影
由于这几年来社会的发展,电影院越来越多,屏幕数量越来越多。电影成了一棵越长越大的摇钱树,无论好片烂片,只要宣传做得好做的大,就会有票房。对电影毫无经验的互联网行业大户在大数据的支持、大手笔的投资和宣传下也能做出“像样”的电影。但是,电影不能只是一锤子的买卖。它后续还可能会有续集、周边产品、海外发行等,要是人气一开始很高却因为内容不好而一落千丈,得不到好的口碑不说,后面的宣传也很难做,电影的商业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合作才是王道。我出钱出资源你出优质的内容,最后一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从前电影行业总会相信一些“牛人”,他们看看剧本就能断定这个电影会不会火,有没有投资的价值,但这样的操作未免主观意识太强。一个人或许可以凭借经验有几次慧眼识英才的成功,但不可能永远把脉市场的走向,及时了解新兴人群的喜好。这时,刚好互联网巨头们拥有大数据的天然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积累分析得出当下的流行趋势、主流观影人群和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喜爱偏好,时刻把握人群的动向。不仅如此,互联网还拉长了电影与用户间沟通的长度,这种拉长还表现在上映后基于视频网站进行的多点接触。观众与内容的互动就是催生电影行业向上的最终力量。越早越多的和互联网、社交网站连接,越能提升影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电视
去年可谓是一个综艺大年,各大卫视都推出了自己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一次次刷新了电视节目收视新高,综艺节目业已复兴。作为电视台的下游,各大视频网站也引爆了综艺独播的新战场,视频网站在用户体验和营销手段上不断进行尝试,不仅得到了各家品牌的赞助投资,也带来了大量来自全球的网络观众。综艺节目的话题性和传播度被放大,其巨大价值迅速释放。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和谐“共振”给双方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
同综艺相同,各大卫视的电视剧也是播的如火如荼,因为电视剧尽管会受到政策和电视台策略调整的影响,但电视剧几十年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再到现在的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观看的方式在变,但人们对电视剧的热情依然不减。因此电视剧具备稳健的投资价值,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也导致了电视剧格局的变迁,各家视频网站都在抢“全网独播”这个名头。2012年乐视独播大剧《甄传》播放量达到了70亿,其数目之惊人足以说明,在这个互联网为王的时代,电视也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重新烧了起来。
互联网+原创内容
数字娱乐是文化产业中与互联网更为亲近的一项产业,可谓是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糅合的产物。而对于现在内容创意的大爆发,好的原创点子成了内容产业这个行业中的淘金之所。各大视频网站都把重点转向了原创视频、自制节目。
优酷土豆和万合天宜共同出品的《万万没想到》,以当下热门话题和经典历史故事为背景,以调侃的视角和幽默的语言在互联网上引起一阵狂潮,随后推出的周边相关原创节目也受到大家的追捧。这两天更是有腾讯要收购万合天宜的传闻。
百度爱奇艺打造由高晓松、蔡康永和马东主持的说话达人秀《奇葩说》,选手们把时下流行的“吐槽”技能发挥到极致,观众们也乐于观看这种又搞笑又带有争议性的节目。
虽然乐视推出了乐视盒子、乐视手机、乐视TV等终端产品,但身为一家视频网站,乐视的产业链主要还是以内容为主,强化采购的同时,贾跃亭也想在自制原创领域能够领先,打通乐视的内容产业链。乐视不仅签下了张艺谋,还签约了很多艺人,打造“乐家班”持续发力原创内容。而“乐视制造”更是表现了其对于原创内容的重视性,包括了自制栏目、网络剧和扶持微电影的“圆梦计划”。
在这个常刮起抄袭之风的时代里,由DIY、博客、播客所传播出来的的原创内容,就像是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内容产业时时带来新的动力。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们会经常听到“以文化产业带动商业发展”,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况且这几年来,政府也提倡“终身学习”,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书本、走进了剧院、电影院,因此互联网以文化为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人们所生活的另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但又千丝万缕的世界,是时候让互联网也带动文化产业发扬光大了,让文化像一条长河一样也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源远流长。前景虽然看似一片大好,其实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自制视频,一部作品能不能火,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剧本。虽然互联网行业有着海量的大数据,能够去猜透人们喜欢什么、想要看什么,但是如果只是把精彩的东西像大杂烩一样揉在一起是不行的。写剧本是一个走心的过程,要用好的剧本去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剧本的好坏关系着一部作品最终的票房和口碑,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毕竟在实操方面经验不足,但可以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去招募优秀的编剧,或者利用资金上的优势买下流行小说的版权。与优秀的原创内容产生者合作,获得这笔在前期看似无形的“财富”。
其次,互联网入侵内容产业,也必定会有大量资金注入。说到电影,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好莱坞大片”,其精美的画面、高科技特效和让人产生共鸣的剧情让全球的观众们纷纷走进走进影院。什么是“大片”?大片就是由大导演、大腕、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大阵容、大回报等等“大”级别的作品。所以,只要有大量资金注入,加以合理的利用,提高电影的含金量、文化品味,我们也能拍出“中国大片”来。另外,好莱坞电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情感的代入,它更是无时不刻地向我们传递着美国价值观。客观上形成了美国独特的价值体系,所以,中国也需要把我们自己的价值挖掘出来。
再次,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对内容产业来说已是一个巨大的出口。互联网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它把所有信息传递到每个人的面前,大大的缩小了这个世界的距离。如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巨头林立,因此把内容产业“带上道”也不是那么难。相信现在我们对于线上售票已经很熟悉了,线上售票不仅能够方便人们购买,更是一种营销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让更多人看到电影的信息。这是一个社交的时代,微博、论坛、贴吧、朋友圈等都是传播性极强的出口,通过社交平台,线下树根一样的内容信息能在线上长成无可估量参天的大树。
最后,针对下一代的新文化项目是一片蓝海。投资文化产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针对下一代的的新文化。内容产业是如此广泛的一个大产业、大市场,和衣食住行一样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的90后00后的孩子不像从前的那些孩子的童年,在野外奔跑、坐在窗下看书或者是每天下午等着“大风车”的播出,他们现在更多的时候花在互联网上。互联网让他们看到了更加广大的世界,因此如何才能给他们提供有益、健康的内容,给下一代塑造一个正确的三观,是全互联网行业都应该负有的责任。不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行业来说,这也是很有投资价值的一片价值洼地,针对青少年的电影、电视剧、动画作品、游戏等,只要能够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达到很好的效果。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当然能够心知肚明青少年的喜好所在,结合这些关键词与内容创造者一起打造能够受青少年欢迎的的作品,传递给他们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
互联网+内容产业也许不会发生剧烈的爆发性的反应,但是它们缓缓地发生反应,对双方都带来了好处,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结语
从BAT频频布局内容产业来看,互联网企业越来越不甘于只充当平台的角色,而是从布局上游内容生产上,进一步延伸生态产业链,巩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内容产业作为一个重量级入口,互联网也是信心满满,不仅仅是在推广营销层面的信心,还因为拥有数据和流量这两把切入内容产业的大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合作产生一种新的运作形态,内容生态体系和渠道延伸整合,嫁接合理的商业模式,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业务,在不断融资或扩张中成为更大的、更加有内涵的行业巨无霸。
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内容产业己经崛起,互联网和内容产业的磨合、补充,最终互相融入当然还需要很多的成长和积累,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几年内,互联网企业必然还会在内容产业展开更多的资本运作,它们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