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也成为商业的热门话题。如果说政府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着眼的是结构优化、新兴业态,商界看中“互联网+”,则是为了赚钱。“互联网+”是一个不亚于BAT规模的机遇,下一代的BAT会出现在哪个领域,有哪种产业的平台将超越现在的BAT,肯定是商家关心的问题。
预测下一代的BAT不同于算命,它不会精确到具体的商业模式和人。经验告诉我们,互联网充满不确定性,是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商业模式。多数商业模式从理论上说,都是正确的。但最终不能成功,大多是在操作上出了问题。典型如团购,尽管商业模式可以成立,但涌进的5000多家竞争者,几乎都是浮躁的投机者。他们之所以不能成为BAT,不是由于商业模式错了,而是因为他们不具备BAT那种对客户需求的专注,资本的温度计稍有变化,他们就上蹿下跳,轻易偏离初衷,活活把正确操作成了错误。2011年8月,“架不住周围的人一再要求,”我勉强评论本不想评论的团购,不客气地指出,“Groupon如果出麻烦,可能反而会是在经济复苏以后”。结果不幸而言中。“互联网+”也是这样,如果认为方向正确,一哄而上就一定能成功,那一定会失望。这是在预测之前首先要交代的。
我根据最新得到一组数据,帮助大家判断成功概率较大的领域。我们将全部行业归并为16个行业,作为互联网+X中的X。总趋势是“互联网+”覆盖所有的X,现在要看的是哪里是待填补的空白。
第一步分析这些X中互联网“加”(进入)的饱和程度。主要看行业中的电子商务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比重。比重越大,说明互联网在这个X中“+”的程度越高,后来者进入的难度越大。电子商务进入第一高的行业是住宿餐饮,比例为37.13%;其次是制造业,占21.53%;第三是批发零售业,占18.5%。其它较高的还有信息技术服务(13.94%)和文体娱乐(10.78%)
这反映“互联网+”中,X对互联网的兴趣。有哪些行业十分重要,但对“互联网+”的重视还不充分——换句话说,更适合“互联网+”进入呢?首先是交通运输业,仅有3.6%的电商企业进入。而当前专车业态正成为世界性的热点,滴滴专车和优步正在争夺平台控制权;其次是房地产业,也仅有2.5%,美国前沿的众筹建房正在兴起,这一领域暴利巨大,足可养成BAT级的平台;此外居民服务(3.7%)、教育(3.7%)、卫生与社会服务(4.7%)都属于进入空间较大的领域。
第二步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对这一行业的兴趣。主要看某一行业中的电商企业占所有电商企业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喜欢涌入哪些行业。第一位的是制造业,所有电商企业中有44.17%涌入制造业;第二位出乎意料,是建筑业,有19.93%;而其它行业的比例都只有个位数,包括房地产业9.58%,信息技术服务业6.1%,租赁与商务服务业5%,交通运输业4.1%。
搞电子商务的人,在哪些领域留有较大空当呢?数据显示的比较明显的空当,包括居民服务(0.58%)、教育(0.16%)、卫生和社会服务(0.19%)和文体娱乐(1.71%)。这些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企业过于扎堆,导致出现一批机会成本较大的空当,为平台发展提供了纵深。
结合交易额看,目前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主要集中于两行业,即制造业(占69.92%)、批发零售行业(占19.69%)。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有90%的“互联网+”空间,等待未来的BAT去开拓。下一代的BAT将出现在如今还没有被互联网占据的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