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2015:亲自创造美好生活——3.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2015-02-13 eNet&Ciweek

  在互联网的上一个20年,戴森曾通过《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曾预言:数字化将会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和公民、大众传媒和接受者之间造成权力平衡的深刻转移。
  在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我们需要一个“3.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向大家预告,从2015年开始的未来20年内,数字化将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和公民、大众传媒和接受者之间带来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亲自创造美好生活

      如果概括一下生活方式变化的总趋势,可以称之为“亲自创造美好生活”。翻译成诗的语言就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第一个要点是“亲自”。针对的是代理。原先,我们只有吃饭、上厕所、进洞房,才享有亲自的权利,其它都需要别人代表。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要亲自喂马,亲自劈柴,亲自周游世界。亲自,相对于代理的中心化、等级化,在互联网术语里叫去中心化、扁平化。只有亲自,才能体验——用自己的身体来验证,而不是由贪官代替享受——美好生活。
  第二个要点是“创造”,针对的是,以往我们被别人当作Crowd(群众),只是消极地接受别人二次分配转移过来的福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要关心粮食和蔬菜,要在家办公,做一个创客(Maker)。相信“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人人皆可为圣贤。让Crowd成为圣贤,必须靠“心之所发”(现代汉语叫“创新驱动”)。
  第三个要点是“美好生活”,针对的是,过去经常为了手段,而忘记目的。把生产当作目的,把生活反而当作了手段(表现为把幸福寄托于遥不可及的天堂)。从明天起,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连陌生人,也愿你有一个灿烂的梦,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当年提到的,错不多就是超链接WEB,又称意义互联网。其对应的意义,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美好生活”。
  亲自创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改变,在于把生活方式的重心,从价值转向意义。
  意义是什么?形象地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天就是2015年1月1日。让我们从这一天开始。
  物质生活的意义化

      意义就在实体世界之中,你发现与不发现,他就在那里,既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但如果你沉溺于物质之中无法自拔,不知意义所在,就算开上法拉利,也不过一堆粪土(即使你没有真的撞成一堆粪土,“同归于寂”)。
  王阳明与友人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说的,就是意义存在于事物之中的道理。
  2015年将开启的新生活方式,如何、以及在哪里,可以在实体层面看出意义来?
  第一个主题词是体验化。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了,物质消费的重心越来越多从功能转向体验。成都小吃是物质消费,也是一种快乐体验。体验要求某种程度上的产消合一,由消费者定制产品,参与到生产之中,因此它既是生产方式,又是生活方式。
  第二个主题词是在家办公(SOHO),创客、DIY的兴起,使90后不用就业,但可以找到工作,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用心生活。如果说,进单位就业还是生产方式的概念,在家工作在生产生活一体化意义上,就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例如,由于“分享型经济”中,个人可以以租代买使用生产资料,可让每个人在家就成为供应商,或类似Airbnb模式那样,“让每个有空房的人都来当房东”,“让每个有空车的人都可以出租”。
  第三个主题词是微经济。2015年,微博、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微健身、微旅游等因小而美的微经济将蓬勃兴起。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曾对480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显示,随着中小企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每失去1个岗位,就会创造出2.G个新的工作机会。新的工作机会中,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生产,而是在玩中就实现了。
  第四个主题词是“新农人”。农人本是指小农,特点是把家庭既作为生产单位,又当作生活单位。因此农人的生产方式,又是生活方式。新农人,则把家庭经营同互联网的社会化大生产结合起来,实现了生产力的新飞跃和生活质量的新提高。我在沙集村,亲眼看到年轻的母亲一边抱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接单,生产生活两不误。一位家庭妇女由于搞起电子商务,把丈夫、儿子都从城里“雇”回家,从此过上的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第五个主题词是“再小农化”。这是国际前沿的《新小农阶级》中提出的概念。再小农化,是指在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重新回归小农的生活方式。不光是新农人,连城里人也需要认真思考“因小而美”的意义。小农在农业社会往往代表落后,但在信息社会,小生产与大生产对接后,小农身上自主性、多样性等优点,被互联网激活,成为个性化定制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锋力量。在青山绿水中诗意地栖居,将成为2015年新的时尚。
  第六个主题词,是经济文化化。在经历了经济的爆发增长和暴发户增长后,2015年的经济将向增加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经济文化化不光是生产,也是生活。将美好生活的内涵注入经济活动,提高产品的设计品味,以符号化中体现意义的韵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都将成为时尚的选择。
  社会生活的意义化

      意义就在价值世界之中,你发现与不发现,他就在那里,既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但如果你沉溺于价值之中无法自拔,不知意义所在,你就会有钱但不快乐,有权但不幸福。
  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整天围绕着两个最有价值的东西转,一个是货币,一个是权力。当这两样最有价值的东西走到一起时,价值就彻底背离了它的意义。有多少官员,钱贪得数都数不过来,但在清算的时候,只不过是一堆与刑罚对位的数字;有一种说法这样形容权力,秦城监狱,一般人进不去,进去了就是一般人。荣华富贵,转眼成空,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更有意义?


  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让我们寻找社会生活的意义。不用羡慕金字塔顶端的辉煌,不用崇拜大教堂中心传出的钟声,从明天起,让我们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以让大众参与,在尘世获得幸福。
  第一个主题词是社交化生存。在金字塔和大教堂之外的尘世,人们用SNS的方式生存。只不过,它不再是WEB2.0,而是WEB3.0. 语义网是SNS背后真正秘密。超链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首要的特征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原则,就是“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它是仁爱与兼爱的本质不同所在;其次的特征在于以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方式传播,“那幸福的闪电”之所以追得上病毒和谣言传播的速度,就在于这种对等(P2P)的对话之中。再次的特征在于,突破熟人网络的小圈子,建立网际网络的互通。就象海子歌唱的: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这是一个自组织、自协调、自合作的网络。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是这样的:我们可能象星星围绕太阳和月亮一样,围绕共同的利益运转,保持绿树对根的情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直接在星星与星星之间保持拓扑形状的友谊,把对等作为平等的前提。
  第二个主题词是群智感知(crowd-sensing)。在金字塔和大教堂之外的尘世,谁来为我们点燃智慧的光芒?
  2015年起,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多样性正在更好地塑造组织和社会。佩吉教授分析了迅速成长的“集体智能”这一领域。解释了为什么群体常常胜过专家。为什么“棕色袜子”(群众)能够持续击败高智商代理——“棕色袜子”不如高智商成员那么有才干,但他们有更好的东西: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曾在生物进化中,起到战胜上帝的作用(以生物多样性,达成适者生存)。在社会生活中,众包(crowdsourcing)就是我们过去称为群众路线的东西。佩吉揭示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臭皮匠战胜诸葛亮,必要前提是系统和环境足够复杂(复杂到触及“人算不如天算”这个阈值线);只有在复杂度超过阈值后,多样性才能比最优化更具复杂适应性。
  2015年起,社会生活的复杂度正在趋近阈值,当官僚们已然忘记了毛泽东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为了对付复杂性这一所以然时,90后00后们将继承从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圣贤”)到毛泽东(“遍地英雄下夕烟”)主张的社会生活方式中这一分布式计算的精髓,把信息革命进行到底。
  对于那些嘴上整天挂着“群众”(或crowd),但一心只有自己的“英雄”们,2015年网民的回答将是:我们不理会他。

  第三个主题词是“知行合一”。
  曾几何时,我们陷入了能指与所指背离的困境中。社会生活中,充满了“说的不做,做的不说”的犬儒主义生活方式。
  从明天起,做一个真诚的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到做到,做到说到。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2015年的网民,可能不会满嘴宏大叙事,但却小得实在。
  最可恨那些被中纪委从台上直接带走的“毒蛇猛兽”,他们吸干了我们的信任。台上满嘴言“是”,台下却全无践行之“实”。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炎黄“知行合一”的美德将大放光芒。
  中央党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它的倒影,正好是“是求事实”。“实事求是”+“是求事实”,正好概括了好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两个面,一方面,要从当下此在的实处格起,格物以致出普遍之是;另一方面,求得将普世之是,同“行”结合起来,使事情变实。
  第四个主题词是“个人信息”。
  2015年的大数据,将个人信息爆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关于个人隐私的担忧,不绝于耳。人们实际的“哈姆雷特”之惑在于:透明还是不透明,我们到底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有一次在世纪天阶附近的腾讯会所,凯文.凯利回答了我同样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选择开放还是封闭个人信息,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如果他认为个性化更重要,他就会倾向于更多提供个人信息,以便让服务者更好了解他;如果他认为个性化不那么重要,他也可以选择更多封闭个人信息,那样服务者由于不了解他,只能把他当作没有个性的人服务。
  原来,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有意义?在人均5000美元收入以下,个性化不重要,同质化的中国制造重要;在人均5000美元以上,个性化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异质性的中国创造因此开始重要。
  从明天起,做一个不一样的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给每一时刻每一地点的我不同的关爱。不再担心自己在满眼夜礼服的晚会上穿成比基尼,而只担心在比基尼的沙滩上把自己包裹在夜礼服中。90后和00后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声告诉人们:我的幸福就在尘世之中,阳光地绽放。
  文化生活的意义化这是一个符号的世界,新新人类投胎于超链接的胎体之上。
  2015年,在主要的一线城市职业人群中,白领占比超过50%,已成为城市主体人群,约占中国网民的20%,有1亿左右数量,并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白领主体为26-35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普通职员,月收入5-8 k,家庭年收入6-30w的人群。他们拥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单身无男女朋友的占3成。他们第一步到达的媒体不是电视,而不是网站导航,日到达率高达54.5%;其次是用搜索引擎占播这个世界,日到达率为50.7%。他们喜欢综合视频、SNS、电子信箱、宽频影视,然后才是新闻资讯,但日到达率只有23.8%,进入的还不一定是主流媒体。在他们的身后,将是互联网的“土著”—— 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中的90后和00后。
  对这样的群体来说,文化生活意味着什么?什么,以及怎么,能使他们在文化生活中感到有意义?
  在过去的20年中,典型的文化生活方式是春晚型的。一个超级大喇叭在放声歌唱,一群受众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在接受。而文化的意义转向,意味着文化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终取向。
  从明天起,要用自己的喉咙歌唱。让歌星只动手,不动口(在卡拉OK中摆摆样子即可)。体验幸福,而不是让别人代表自己去快乐。这样的幸福不在天上人间,而在尘世。
  第一个主题词是“认同”
  对价值的接受是服从(听从);对意义的接受,则是认同。意义不是标准化的,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但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文本;每一位观众按照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地阐释出一个个性化的哈姆雷特,才是活的哈姆雷特。如果说标准文本的哈姆雷特代表的是价值,活的哈姆雷特才是意义。


  2015年开始的文化生活方式,将具有显著的体验和参与的特征。
  体验高于服务,因为服务可以标准化,满足共性需求,但体验无法标准化,只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意义无法赋予,只有在参与中产生。体验和参与都要求“亲自”,即亲自体验、亲自参与。
  只有亲身验过的“货”,网民才会认同。
  第二个主题词是“接近权”。
  “接近权”指“受众传媒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1967年,美国学者J·A·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接近媒介—— 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首次提出了“媒介接近权”的概念。巴隆认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出版自由”所保护的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受众的权利,而不是传媒企业的私有财产权;在传播媒介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广大受众越来越被排斥在大众传播媒介之外的今天,已经到了“必须把第一修正案的权利归还给它的真正拥有者——读者、视听众”的时候了。
  2015年的文化生活中,自媒体越来越成为具有大众“接近权”的媒体。意义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从根本上属于委托人,而非代理人。
  接近权中的接近(access)一词很有意思,它其实就是产权中的使用权。云计算中的按使用收费,就是指按access收费。隐含的前提中,针对的是支配权免费分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无意中,将媒体的支配权分享给大众,网民在自媒体中获得的是媒体使用权。这决定网民的媒体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第一次拥有了众声喧哗、“亲自”歌唱的权利。
  第三个主题词是“共鸣”
  网民拥有接近权,不等于他可以变成超级大喇叭,去僭越公共权力。相反,他发出的声音,在性质上应属于合唱而不是独唱。共鸣与独角度戏不同在于,它要寻找一种既是个人的,又是大家的意义调性。它既是一所大房子,又可以包容许多的房间。
  海子表达的是前者: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孙燕姿表达的是后者:
  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多很多的房间一个房间有最快的网路一个房间有很多的吉他一个房间有我漂亮的衣服一个房间住著朋友和他的爱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我也不知道该放些什么明天,2015年就要来了,这真是完美的一天。
  美好生活,等待我们用美好的方式,亲自去创造。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