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革命并非“非‘边缘革命’”

2015-02-11 eNet&Ciweek

     起这么个拗口的标题事出有因,事因是秦晓鹰近日发表的《互联网革命并非“边缘革命”》(以下简称秦文)。秦文说出了部分事实,但以20年来的观察,我倒以为,在用上,互联网革命可能已非“边缘革命”,但在体上,它确实还只是“边缘革命”。   秦晓鹰立论的根据是,从中国政府本身就是互联网的热情支持者和探索者的角度来看,这场革命所依靠的并不是科斯所说的边缘力量,当然也就谈不上第五次“边缘革命”了。   感谢秦文,让我第一次知道“边缘革命”是科斯提出的。科斯的说法,不足为训,科斯不知道,所谓边缘革命,中国术语叫“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它和“党的领导”,在标准的表述中是一体两面,后者完全叫科斯看漏。除了乡镇企业的“栽花”“插柳”关系略为复杂外,我基本支持秦文的说法。以往几次“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多多少少是上边“鼎力推进”的结果,甚至说“及时总结,加以领导”也不为过。   秦文以前四次“边缘革命”(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城市个体经济和经济特区)都是上下合力的结果,再由如果没有“高层”以及“地方大员们”的“鼎力推进”,“哪会有今天的局面”,暗示互联网革命如果没有“上边”的支持,一定难成气候。再从如今互联网成了气候反推出,必定是“官”们的支持在起至关紧要的作用。   对这个说法,我态度有点复杂。一方面,如果是就国际比较而言,我与秦晓鹰的看法没什么大的分歧。对于今天世界形成的中美互联网双雄格局,我一直严重表扬我们中国的领导,认为比欧洲强多了。尤其是今年最高法院反垄断案中对互联网平台的支持,更让我以高层决断给力为傲。另一方面,从“不知足”角度而言,我不认为目前的互联网革命足以达到“并非边缘”的程度,相反认为从边缘到核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之所以这么说,随便就可以举出两个理由:   其一,上边“鼎力推进”确实,但更多是在用的层面,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技术产业,技术应用等等。仔细想一想,当年工业革命到来时,洋务运动在这些方面也不落后,也在鼎力推进工业基础设施,工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业技术及技术产业,工业技术应用等等。然而,“用”本身就是边缘。工业革命从边缘变成中心,要等到“工业为主导”,“四个现代化”(工业化的现代化)这些涉及“体”的定位提出,才算真正修成正果。与之相比,互联网成为主导的问题,现在还八字没有一撇,怎么就不是边缘呢?事实上,互联网的体到底是什么,还需要让实践和历史来进一步检验。   其二,互联网上市公司“干净、全部、彻底”都在境外上市,国家没出一分钱,这同深圳特区有可比性吗?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过了深圳的GDP,超过了广州的GDP,按说不算一个小事了。但它是当年的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结果吗,是高层推动的结果吗?就是今天,就算有人“鼎力推进”,在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之前,未来的阿里能在深市、沪市、港市上市成功吗?我坚持认为,中国互联网的20年,是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结果。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当然不排除一些自上而下的“鼎力推进”所起的作用,但更多还是自下而上大众创新的结果。对互联网革命,在领导之前,先得总结,总结之前,先得学习。   互联网革命,如果说与前四场相比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量级。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城市个体经济和经济特区都只不过是工业革命的内部变化,叫做改革比较贴切;而互联网革命,则是相对于整个工业革命的一场革命。对于改革来说,缺了上面可能还真玩不转。而革命,至少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历史看,除了跟着走与拖着走的区分之外,没见到谁能有多大作用。互联网革命从边缘到中心,取决于历史的合力。
1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ci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