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年"以来,旅游变得更"聪明"了:在一些景区,游客不需要导游、地陪、代办等支持,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享受到更加便捷、丰富的自助服务。"聪明"的背后,是电子门票、三维地图、实时路况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科技助力景区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出现在人们旅途中,在增添一份便利的同时带来更多精彩,这不仅方便了旅游者,也大大提高了旅游体验。
智慧旅游从网上买门票开始
每年国庆长假,着名景区内都会游客爆棚,造成系列连锁问题,如容量超载、游客滞留,早已是国内游的诟病的话题。
一方面,景区须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景区拥堵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预约、预警机制不健全,因此通过发展网上订票预定会部分地解决这一越来越普遍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市场的巨大需求让景区门票成为继机票、电影票之后未来又一个实现电子化的票务细分领域。
近来,包括携程网、途牛网、去哪儿网、驴妈妈网、天猫在内的众多网络平台开始推进与国内景区的合作,开展门票为核心网络售票业务。如携程旅游"票券"频道与境内外热门目的地和景区合作,可提供票种数千种。携程旅行网发布了《2014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报告》显示,随着休闲旅游市场逐年火热成为旅游主力,在线门票市场随之成为年度热点行业。报告显示,景区休闲游日益常态化,周末出游占全年的50%,新型景点日益受到游人推崇,游客对3A及以下的普通景区的选择率与5A级景区相同,2014年最热门十大景区依次是:峨眉山、黄山、故宫、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东方明珠、长隆旅游度假区、鼓浪屿、上海野生动物园、丽江木府。同时,"说走就走"和"提前备战"两种旅游模式都很流行,手机当天及提前一天预订率最高达80%,最心急游客则提前三个月便开始预订门票。
网络售票业务日渐高涨的同时,各地旅游局与景区也越来越倚赖在线旅游网站合作,希望对全国各地出游者进行更为全面的覆盖。西安市旅游局选择了入驻天猫,将西安及周边地区目的地旅游的品牌传播与线上销售相结合。敦煌的包括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阳关遗址等5大景区同携程网、途牛网、去哪儿网、驴妈妈网、天猫合作,在更大范围实现了网络售票。
一方面加强同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官方合作,各地景区也在加强自身票务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如旅游大省山东在去年推出旅游电子票务系统,将原本各家在线旅游社散乱的验票方法纳入统一的电子平台,很好的解决了游客数量无法预知的难题。具体景区方面,"三孔"景区投资了400余万元建立电子门票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二维码电子技术,存储容量增大,实现了票与影像绑定功能、掌静脉识别功能,杜绝了人情票和倒票现象的发生。泰山采用的则是条形码门票、射频卡年票和三辊闸检票技术,16台售票终端和检票闸机,不仅能提高售票的工作效率和水平,还能实现客流数据实时统计分析,为景区客流指挥调度、分流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经统计,很多游客特别是80、90后的年轻游客对使用电子门票兴趣更大。业内人士也表示,无污染,又便于收藏,电子门票设计得好,游客更加珍惜,且"认票不认人"的方式有利于景区严格管理和堵住漏洞,从而减少因门票的各种流失造成的损失。
APP、虚拟化、大数据--让游客玩儿好的杀手锏
2014年各地景区的智慧旅游建设思路百花齐放,从着力点上来看,APP、大数据、虚拟化是三个明显的着力点。
2014年国内目的地普遍开始重视移动端渠道的信息传播,重要的标志是微信公共号的开设应用,而且成为各个省市旅游局的"标配",伴随于此的是越多的APP手机应用的上线。如过去游客去北京颐和园,可能只会自己转一转,要不然就请一个讲解员,或者是租一个电子导览器进行游览。但是现在,游客要再来颐和园,就会有一种全新的导览方式:用手机下载一个颐和园的手机导览软件,实现自助游览。如深圳华侨城通过手机客户端整合了行前、行中、行后:出行前通过景区APP获知相关天气、交通信息;安排行程时用手机预订景区门票和酒店;游玩过程中通过园区WiFi查询攻略,收听景区导览,与朋友时时分享互动。
一部智能手机与景区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直接对接,游客可以在不熟悉当地、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享受景区提供的最大便利。在景区管理者看来,景区建设APP不仅是智慧建设的一部分,更是二次营销的必要举措,通过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的各种APP软件应用,实现了以往传统旅行社提供的各项服务,可以建设成为涵盖旅游预订、旅游支付、旅游资讯和旅游社交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黄金周期间,全国有700多个景区都推出了3D实景虚拟景区。据了解,3D全景虚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实景与电子地图等相结合,在网络上构建出一个虚拟的旅游环境。通过相关网站,网友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游览景点。这意味着用户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领略省内各大景点的湖光水色,为即将启程的实地旅行设计路线、提前探路。如"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是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3D虚拟世界,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虚拟体验型博物馆,当年一经推出便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高分辨率的3D建模技术支持下,访客只要点击鼠标,就能深入了解故宫所有建筑物及其特征,以及故宫珍贵馆藏;访客还可以自己设计游览线路,看皇帝批阅奏折,或在网上体验下围棋等昔日的宫廷游戏。陕西省全省智慧旅游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正在进行后期完善和整理,预计今年3月份可正式上线。作为国家旅游局确定的首批智慧景区建设试点单位,泰山景区也于去年推出景区三维街景地图,游客通过智能终端登录泰山景区官方网站,点击"街景"即可浏览高清泰山全景。
虚拟旅游是有效地展现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的高科技手段。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基于虚拟旅游的旅游网络营销将提高服务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可以想象到的智慧旅游应用场景中,无论是移动支付、社交化营销、各类电子终端应用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智慧旅游建设贯穿游客体验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行业的产品设计、营销手段乃至整个服务运营体系都会遇到巨大挑战,大数据为传统旅游市场向现代旅游市场的过渡做了很好的支撑。如物联网和射频辐射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游客跟团听导游讲解的画面可能不再出现,只需一个互联终端,游客便可了解到他想了解的一切,且时间地点任凭自己决定。大数据已成为智慧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工具。但目前的旅游数据还存在收集渠道单一,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准确度不足。旅游业要更好地应用大数据,需要政府数据更大程度的开放,也需要OTA平台网络提供市场类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才能得到有时效性、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爱自由,智慧旅游才刚刚开始
在过去的一年里,智慧旅游让国民大众得以享受自由自在的异地生活,旅游重新成为引领社会生活变革的风向标。去年底,《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14中国最佳智慧旅游(景点)排行榜,基本反映了各地旅游系统的智慧现状。更优秀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如今,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泛在化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的组织方式,让消费者和市场主体逐渐摆脱了对权威--不管是行政权威、商业权威,还是专业权威的依赖。在集体与权威逐渐退去的同时,游客的个体意识越来越显化。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国民出游率将达到4.5次。加上入境旅游,这将是超过60亿人次的庞大市场,还有数以百亿计的旅行人次。大家对于国际国内目的地的信息、往返交通票据等旅行效率的需求,对于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生活便利的需求,以及对于品质和尊严的追求,都需要市场主体去有效地满足。当然,旅游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了国民广泛参与、市场体系越来越健全的发展阶段。
劳而无功,实伪也;功而有获,真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