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崛起观察华为中兴受阻
2012-11-12
eNet&Ciweek
2011年11月,美国众议院特别情报委员会发起调查,历时11个月完成的报告,以网络对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威胁为名,要求阻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对此举的含义,各方给予了多个角度的解读。我想从大国崛起这一长期视角,谈谈对此事的评价。
以大国崛起这个大尺度来看,基本道理应是,开放竞争有利于一国综合国力的走强,而封闭保守的影响则相反。美国这回在关键基础设施上算的这笔帐,是一笔小聪明帐。从长期看未必合算。这笔帐的含义,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基础设施上,觉得采取冷战式的安全观更合理;二是在私营部门基础设施上,觉得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更合算。这两点,从长期观点看,都会削弱而不是加强美国的竞争力。因为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靠拒绝同场竞技会真正壮大自己。如果国家意志衰退,另当别论。
中国因为在崛起上升期,算帐要大气一些。第一,中国在安全问题上要坚持开放,尤其是向先进生产力开放。你美国不让我的先进生产力进来,我还偏偏引进你的先进生产力。中国在气势上,要把开放战略放在安全之上考量。信息网络安全,靠躲着矛是不行的。只有在矛和盾的实战博弈中,才能把安全水平提高上去。从大思路上不必有那种报复心理:你不让华为中兴进来,我也不让你XXXX进来。这不是客气,而是为了提高实力。美国在和平时期搞安全封闭,会在战时付出代价。第二,中国在市场问题上也要坚持开放。华为、中兴不进美国(其实只不过是不进政府网络),还有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可进,思科要真是堕落到靠政府盘外招才能维持下去的程度,思科这一页对中国企业来说就差不多翻过去了。实际上美国这么做,在给世界其他市场做自己的负面广告。中国政府要真想帮华为、中兴,根本不用牛力,不妨来个太极中的借力打力:支持俄罗斯提出的国际网络安全秩序主张;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网络进攻战略。这个超级“广告”的含义是:中国国家没有要求自己企业搞网络进攻的战略依据,贼喊捉贼者必心中有鬼,所以中东们、金砖们、非洲们、欧洲们,为了安全,快用华为、中兴吧。
其次,从安全本身看。通过这件事,要向美国学习。这回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自由市场国家怎么讲政治。美国对网络安全真是重视,为了安全,宁可付出经济上的牺牲(不用华为、中兴更质优价廉、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要付出效率上的损失);宁可破坏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搞“政治”经济学)。说明安全帐与经济帐要两算。在坚持开放这个大道理前提下,要把安全当作一个硬道理进一步重视起来。重视的要点,我认为就在倪光南院士说的自主可控(或安全可控)上。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从眼前看,可能是要付点代价的,比如不如国外产品成熟,但美国政府为了子虚乌有的安全隐患,都肯付出用低一等产品的代价(这一点也值得向世界各国进行中国产品的广告宣传),中国的公共和中央部门觉悟难道不应更高吗?
因为强调自主可控,捎带脚的把XXXX碰出了中国市场,那不叫贸易保护。因为有美国的标准在前面。咱照着抄就成(有开放的大道理管着,可以比美国稍松点),他怎么审,咱们也可以怎么审;他怎么问,咱们也可以怎么问。他问咱一个党的情况,咱问他两个党的情况,还赚一个。这回的报告真的给咱们开了眼。